
在不少中国孩子的印象中,爸爸是个模糊的影子——早晨双眼没睁开,父亲就外出工作了,夜晚已经进入梦乡,父亲还没有回来。学校的各类活动中更是鲜见父亲的影子。在一次访谈节目中,影星成龙坦诚自己对作为爸爸,对儿子的成长教育“操心”不多。他回忆,有一次很不容易有空去学校接儿子放学,在校门口左等右等不见人影,打电话问儿子,才发现儿子早就上中学了,自己却是在小学门口等。
事实上,身边也不乏这样“粗枝大叶”的爸爸。说到爸爸在成长路上的缺席,去年刚大学毕业的沈凌对记者说,“我就是个典型例子,我爸从来不管我,父母会几乎从来没去过。只有一次去了,还忘了我是几年级几班的。”
前不久,上海的一所小学在全校推行一项特别的“父亲教育”,明确规定活动的参与者只能是每名学生的父亲。校方表示,之所以这么做,是由于他们注意到,小学阶段常见存在爸爸教育“缺席”的情况。在不少父亲看来,赚钱养家,给孩子买玩具,就是父亲有哪些用途。但在更多孩子的眼里,其实,父亲的伴随比父亲的玩具更要紧。
“忙碌”让爸爸缺席?
日前,疯狂英语)创办人李阳的离婚案正在审理中,从视频中可看到:当李阳滔滔不绝辩解时,他的老婆忍不住质问他到底对家庭、孩子付出过多少?为何几个月都不回家看女儿?面对李阳所谓“太忙”,其实非常“爱”孩子的辩解,她禁不住问:“大女儿今天下午学校刚好有活动,你可以来吗?”李阳支吾称下午已有安排……
日常不乏李阳如此在家庭中处于缺席地方的爸爸。“忙”永远是他们没时间伴随孩子的“正当”理由。广州慧苑心理健康咨询首席心理健康咨询师张功和觉得,不少中国家庭中,爸爸的缺席和“男主外,女主内”的传统观念关系密切。“在传统中国家庭中,男士主要负责赚钱、养家,保持家庭开支,女人则负责照顾家庭内部事务。”张功和表示。这种模式当然有合理性,但假如爸爸常常处于缺席的状况,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。
和其他环境原因相比,“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无疑更大。”张功和说,“一个结构完整、教育合理、氛围和谐的家庭能够帮助培养出品格完善的孩子。”在他看来,比起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管不问的爸爸,以“三天一顿打,孩子进北大”而为人所知的“狼爸”萧百佑或许更值得赞许。
懦弱、逞强皆来源于缺席的爸爸
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,爸爸的教养态度及方法对孩子特别是男生的个性、学习成绩、性别角色的形成等,有着举足轻重有哪些用途,若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,极易致使孩子性格、情感方面的缺点。
在做心理健康咨询的过程中,张功和发现爸爸缺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男性一般有两种倾向,一种是缺少阳刚之气,一种则是表面上好强、勇敢,实则外强中干。这两个极端其实都体现了一种安全感的缺失。
张功和告诉本报记者,不少以“忙碌”为借口缺席的爸爸,或许在孩子小的时候防止了教养的麻烦,但将来或许要面对更大的麻烦。
专家视点:
父爱应跟上现实进步的节奏
导演李安的电影《喜宴》、《推手》、《饮食男女》被叫做爸爸三部曲,其中郎雄饰演的爸爸形象深入人心,代表着最传统最典型的中国爸爸。他们含蓄、厚重,感情不外露,然而对孩子的爱却是沉甸甸的。然而,伴随年代的变迁,社会的进步,对于子女教养而言,如此威严而充满距离感的爸爸形象已然不够。
张功和讲解说,今天的孩子和过去几代人的成长环境不同。过去不少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,且是熟人社会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除去爸爸,还会从兄弟、叔叔伯伯、邻里邻居等亲戚朋友身上获得来自男士的影响。相比之下,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,同伴影响缺失。而且,不少人都是离开成长地在异地打拼,组建家庭,缺少过去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和地缘联系,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干扰缺失,对孩子影响最深的男士角色更多来自爸爸。可以说,对孩子的成长而言,今天家庭中爸爸的角色比以往愈加重点。因此,对今天的爸爸而言,“不可以光沿用传统,而要跟上年代的节奏,在爸爸的角色上付出更多努力。”张功和说。